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修改《婚姻法》的相关意见有:认为离婚的理由过于简单,仅仅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是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使之更便于操作。除此之外,还有意见希望通过这次修改《婚姻法》,加大“离婚难度”以及“惩办第三者”。笔者对后者的意见表示担忧,其认为:修改《婚姻法》时,要警惕倒退,防止损害中国公民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争得的离婚自由权利;不应增加惩罚婚外情的法律条文...
妇女热线是在1992年9月开通的,所涉及的咨询范围非常广,包括法律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妇幼健康问题、性问题和妇女问题等所有妇女在不同生命周期遇到的问题。从1992年9月开通到1996年12月,婚姻问题始终是妇女热线第一位的热点问题。笔者希望婚姻的变革所带来的的震荡能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提高人们对现代婚姻观念的认识,掌握提高婚姻质量的方法。
只要一着手探讨夫妻冲突现象,研究者首先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从什么视角来考察夫妻冲突?”“夫妻冲突就其性质而言是否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显然,考察的视角不同,对夫妻冲突性质的认识不同,其结论就会有所不同。在这里,笔者试图将发生在双方职工家庭中的夫妻冲突现象放在中国社会两性关系发展脉络的背景下,从社会性别(gender)的角度来探讨夫妻冲突问题的根源和实质。
婚姻质量作为家庭质量的核心是当代婚姻家庭研究中心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但什么是婚姻质量,至今并无统一的定义。根据物质质量的概念,可以引申出所谓质量无非是对一件物品在某些指标方面好坏程度的评价。因此,可以推论出婚姻质量是表示人们对自身一段婚姻好坏的评价。但问题是婚姻质量的评价指标是什么呢?从宏观来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指标。从客体的角度,即别人如何评价当事人的婚姻,...
尽管婚姻家庭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成为一个热点,但有关婚姻满意度,尤其对两性婚姻感受差异的实证研究仍不多见。因此,中国夫妻的婚姻满意度究竟如何,两性的满意程度究竟有无差异,其原因何在,成为本研究的期望目标。
近年来,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历史、文化、社会现象已成为中国社科领域里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将西方理论本土化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1998年在北京城区所做的关于夫妻平等的田野调查,谈一点西方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中运用的体会。
中国的妇女学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至今从零星分散幼稚的前学科阶段到初具学科轮廓与规模、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成长期。回顾走过的道路,总结其间的经验,特别是从社会效用角度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有70多年的历程,引入“社会性别”、“女性视角”的妇女史研究只不过才有10年的历史。这里正是要追溯探讨10年来(1985~1995)妇女史研究与女性意识的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①女性主义的妇女史兴起,正是由新时期最早萌发性别意识,逐渐提高了女性主体、群体和历史意识的史学界女性发动的,她们成了研究主体的中坚和骨干(不排斥男性学者,男学者也因各种机...
中国大陆以社会学理论、方法进行的有关妇女议题的研究与教学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在传统的社会学框架中的运作;一是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以社会性别的角度运作。本文所谓的“女性社会学”包括了这两大类运作。笔者认为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学校的分布这三方面考察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发展的现状。目前,女性社会学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笔者从教材与教学...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促进我国妇女和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繁荣和发展,2004年12月15日,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承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政策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