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公众和政府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2000年以来,国家政策开始从消极控制、管理农民工的流动转变为积极为他们提供保护与服务(白南生等,2002;黄平、Frank Pieke,2003)。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号文件《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对进城农民工总的政策指导的“十六字”方针:“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
中国城镇贫困与社会保障面临的特殊问题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或称移民)的生存状况问题,本文从市场因素入手讨论中国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解决“三农”问题的国际性限制,按照市场逻辑和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因此将集中在这种逻辑下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然后谈及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与国内劳动力市场因素的限制问题及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接着以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农民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政府在制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的合作时,应该考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手中握有相当权力的利益相关者。弱势群体的权益应该是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的,但是平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同样非常重要。
本文探讨的是影响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因素以及改善农民工基本权益的有效措施。文章指出,户口制度、政府政策、市场机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别或共同影响农民工基本权益。同时,“城市青年外来务工者贫困扶助”项目组的行动—研究为在当前国际国内情况下改善农民工基本权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政府已经逐渐认可农民工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意识到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然而,尽管政府制定了很多保护农民工和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但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这样的问题,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到这些挑战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缠绕在一起的。政策与项目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应利用现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于地方政府、非政府机构、学术单位、农民工自身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
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下发以来,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村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面分析东北地区农村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东北地区农村的未来走势,制定适合东北地区农村的发展对策,对于东北乃至全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孝感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农业结构、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税费改革等内容。具体展开时以数据为根据,全面呈现孝感市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本文主要是以宁夏为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问题,特别是对回族与汉族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差异的比较研究,利用费景汉—兰尼斯收入差别分解公式对回族、汉族农民收入差异来源进行了行业分解,将宁夏农民按山区回族、山区汉族、川区回族、川区汉族分成四种类型,根据其家户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认为地势而非民族因素是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非正式约束对农民家庭经...
文章从分析贫困的成因入手,认为金融压抑是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成因。就中国而言,由于产权制度不合理,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同样存在着金融压抑。因此,通过明晰产权,可以有效消除中国贫困地区的金融压抑,促进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进而大大加快中国的扶贫开发进程。
本文利用“生活水平调查”的数据,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中国农村非农业活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将非农业收入视为一种家庭的“额外收入”,将家庭收入按来源划分为若干互相独立的部分,然后用基尼指数的分解来考察各部分对收入分布不平等的贡献;二是将非农业收入视为农业收入的一种潜在的“替代收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模拟家庭在不参与非农业活动情况下的收...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