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减贫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弱相关性

本文着眼于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不足的现状,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的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指出在转轨阶段,我国的乡城劳动力迁移对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强相关作用表现得并不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相关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较弱。同时,对这种弱相关性进行了解释,指出当前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进程中存在...

作者:孙燕铭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的制度根源

本文从影响迁移决策的微观机制理论、影响乡城劳动力迁移有效进行的宏观制度因素和制约农业部门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因素3个方面,进一步对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背后的制度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

作者:孙燕铭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构建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强相关关系的制度对策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强相关关系的必要性,探讨了乡城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促进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由弱相关向强相关转化的公共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孙燕铭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乡城劳动力迁移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总结了乡城劳动力迁移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结论,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孙燕铭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合作政策的历史解读导论

本研究所以选取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农村合作社发展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不仅是因为这一时段内的农村合作运动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运行机制,农村合作社曾经相对发达;更因为南京国民政府作为这场运动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曾经付诸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经历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发展过程,并将 “农村合作社发展” 提升到 “国家建设” 这一历史高度,以此来解决民生问题 (或“三农” 问题)...

作者:刘纪荣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政策的历史背景

在国民政府建立之前,孙中山(1866~1925)等国民党人就对西方合作运动做了最初的了解并加以积极宣传。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大多数国民党人与享有“合作导师”美誉的薛仙舟的交谊,不仅仅成就了《全国合作化方案》,而且该《全国合作化方案》为国民党执政后推行合作政策做出了最初的理论阐释与蓝图设计。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引导民众组织的农村合作社早已存在于北洋政府直隶(河北)地区的现...

作者:刘纪荣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初期农村合作社发展:江浙先行、各地效仿

如上所述,南京国民政府对华北农村的合作运动实验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并将其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政策提上了议事日程,最初在江浙地区展开实施,其他地区“争相效仿”,各地合作事业均有快速发展,却同时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从合作立法和合作行政等多方面加以全面规范,开始了抗战前我国合作社事业较为短暂的规范发展时期。本章首先从国民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层面,就国民政...

作者:刘纪荣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南京国民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1931年春,中国合作学社代表人物陈仲明在《国内合作事业调查报告》中指出:从中国的现状来观察,中国政府现在正处于百端待举之际,对于合作事业实际上“尚无专门负责统一全国的机关”陈仲明:《国内合作事业调查报告》,《合作月刊》1931年第3卷第1期,第6~8页。。然而,各省农村合作日见发展,法规也多单行,而主管机关未能统一,故由政府酝酿统制合作社发展之客观条件似逐步成熟。于是...

作者:刘纪荣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关键词:

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整体评估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事业最初虽为民间社团所开创,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各地方政府顺应时代需要,及时倡导,实与合作事业以有力推动。1931年之沿江灾区及1933年之华北战区,由农赈而进入办合作,与1934年“剿匪”区以农村合作为战争“善后”之方策,又为我国扩大农村合作之一机缘。总之,国民政府农村合作政策的确立,应为20世纪30年代我国农村合作运动迅速发展之最主要原因。因此,进...

作者:刘纪荣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合作政策的历史解读结语

乡村社会的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土地制度、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社会教育及各利益团体间的协调等做出努力。尽管国民党人对合作事业的效用有深刻认识,蒋介石在初倡合作时曾明言:“合作事业不但可以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而且在政治上和社会上,可以使人民的精神能够团结,行动能够统一,力量能够集中,即以造成健全的现代社会,而为新政治上的...

作者:刘纪荣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