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再生贫困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灾损评估方法与资料

观测及模拟均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区域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和玉米)总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负面影响较正面影响更为普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2年获得丰收,除气候变化影响外,农业丰收还得益于政策、技术、市场和投入的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防御措施(包括科学使用农药),病害与虫害对主要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全球平均分别达总产量的16%和18%(IPCC WG Ⅱ,2014)。我...

作者: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专栏导语: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的概念体系

社会科学现有的知识大厦主要是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种方式构建的,概念在其中扮演着通约知识的关键角色,对于厘清社会科学知识大厦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可以试想,如果研究者对于各自所使用的概念缺乏认同,对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共识,就只能“自说自话”,无法对话,学术共同体也难以形成,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只会越来越“碎片化”。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也是如此,厘清概念体系的结...

作者:张海波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灾害抗逆力:定义、维度和测量

二十世纪后期,灾害抗逆力在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领域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灾害抗逆力研究的系统梳理,初步厘清了灾害抗逆力的定义、维度和测量。笔者认为,抗逆力概念的界定具有张力和多维性。从内在构成看,抗逆力可以包括鲁棒性、冗余性、丰富性、快速性四个维度。从作用领域看,抗逆力可以有技术、组织、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灾害抗逆力的测量可以有结构和过程两种方式,其中结构侧重于结构测量的方...

作者:王艳 张海波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简述

人类学家对地震、干旱、泥石流、洪水、飓风、龙卷风、石油泄漏、火灾、流行病、战争、恐怖主义等自然和人为灾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构建了灾害人类学的理论。本文对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分析了这些灾种与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学灾害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作者:李永祥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企业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发展: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的日本探索

经历阪神大地震的冲击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在加强自身灾害管理的基础上参与国家灾害管理。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日本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考察发现,日本企业在防灾参与能力、备灾参与能力、应急参与能力和参与重建能力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阪神地震时停留在灾后捐款捐物的低水平向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无论从企业自身还是...

作者:杨安华 田一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关于农民工代际问题的讨论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个群体,自改革开放后农民被允许跨区域流动以来,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和发展了3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自身内部的异质性在不断增加,呈现一些代际的差异。本文借鉴曼海姆关于“代”的问题的讨论,把“代”看作一种社会学现象,根据社会历史经验这一决定代际差异的核心概念,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和工作经历对农民工代际划分的分析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

作者:陈辉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清代东北地区水灾与社会应对的政府救济

频繁的水灾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造成人口伤亡、经济衰退、社会紊乱。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历朝历代都想方设法进行救治,逐步创设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救灾机制。清代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在救治水灾方面,实施了救灾与防灾并举的应对机制。一方面,及时救济灾民,采取了诸如赈济、蠲缓、平粜、设立粥厂、广施借贷、安辑流民、以工代赈等救灾措施;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如仓储备荒、兴修水...

作者:于春英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与通讯社信息传递:中外主要通讯社报道中国自然灾害关注点差异研究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国际性通讯社对当今世界新闻信息传播仍起到主渠道作用。突发事件报道是中外通讯社重要的角力场,也是外国通讯社借机抹黑和歪曲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对中外六大国际性通讯社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文字报道进行梳理和编码,着重分析了六大通讯社有关报道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发现,中外通讯社对沉船事件基本情况均积极关注,但在报道体裁、报道数量、关注焦点、人物主...

作者:刘亚南 周玲 宿洁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