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集体、群体或个人创造的以非物质方式被后代所认可与继承的文化财富。非遗亦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创造力的源泉,对非遗进行保育(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既是对非遗进行的抢救和记录,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更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到保育非遗的迫切性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上至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下至企业...
弗雷德里克·李的《非正统经济学史》从“学界史”的角度讲述了英美后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激进经济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本文概述了弗雷德里克·李对非正统经济学的贡献、《非正统经济学史》的基本内容以及《非正统经济学史》的价值。
绿色城镇化是一个时代色彩很浓的研究话题。当前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居生态环境恶化已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计,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城镇化环境问题研究。
对城镇化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镇(市)化综合效应研究的基本进展;二是环境效应的研究起源和主要分析路径;三是城镇化环境效应研究的总体回顾,包括环境效应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环境效应的判定和评价研究以及环境效应变化趋势和环境效应对策思路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指出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为后续章节研究提供必要的启...
本章是绿色城镇化研究的“脑体”部分,主要在诠释城镇化环境效应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环境效应的机理模型。首先,对城镇化环境效应的内涵及分类进行梳理,并对其属性进行总结概括。其次,对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效应变化的驱动因子、逻辑关系及其对环境系统变化的总体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归纳,在借鉴鱼骨因果解析和系统动力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环境效应的D-M-E机理模型,为后续研究做思路...
根据城镇化环境效应机理模型,在城镇化过程中,人类活动通过四大环境驱动因子和四种作用功能,综合驱动着环境系统发生演变。那么,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其动态趋势特征如何?这是城镇化环境效应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看,例如伦敦的城市化率高达90%,其人均生态足迹较英国平均水平低1.5%,11493567即当城镇发展成熟后,经济生态化将降低生态足迹和碳足迹...
根据对城镇化环境效应及其机理的基本认识,本章重点揭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环境效应现状。首先,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以及从城镇规模、产业结构、知识积累、城市集聚等演变所体现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不同阶段、规模和地区的城镇化环境效应差异。总体上,分析发现: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城市建设等快速增长伴随着大量污染物排放,付出了较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