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岳西县

城市开发区建设的安徽路径

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未被开发的地方,设立的可以实行国家特定政策的区域。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之一,对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结构改革、改善投融资环境、引导产业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是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地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发...

作者:储昭斌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安徽城市治理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在城市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通过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安徽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更趋精细化,居民生活品质也得以显著提升。

作者:李芳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安徽“责任田”问题再辨析——兼论运用粮食数据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史料是我们赖以还原历史、描述历史和评价历史的重要依据,史料辨析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本文关于安徽“责任田”问题的讨论,其实也涉及史料辨析问题。1961年的粮食产量数据,固然构成“责任田”评价的关键要素,但本文列举的大量事实表明,各种粮食数据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运用这些数据时不仅要注意其来源,而且要留心其统计年度和统计目录,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伪科学主义”...

作者:李嘉树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安徽:2000~2019年民生需求提升度第2位

2000~2019年,安徽城乡民生消费数据人均值持续明显增长,2019年居民总消费为2000年的9.30倍,物质消费为8.39倍,非物消费为11.95倍。非物消费比重极显著增高7.31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出现很大升级变化。但居民消费率从44.19%极显著降低至33.59%,“十二五”以来继续下降。居民积蓄率从25.81%持续明显升高至28.91%,反过来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

作者:李恒杰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从规模农业到效益农业——以安徽合肥为例的产业扶持政策调整与优化研究

本文介绍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体现,是微观主体竞相追逐的结果。规模是现代农业的外在表现,效益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支持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发展,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业政策的立足点,也是政策绩效评价的出发点。本文在对规模农业与效益农业进行简要综述基础上,以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合肥为样本,通过对其现代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作用、绩效加以分析,提出从规模农业到效益...

作者:蒋晓岚 孔令刚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安徽:2005~2017年民生发展指数提升第6位

2000~2017年,安徽城乡民生数据人均值持续明显增长,2017年居民收入为2000年的7.98倍,总消费为7.67倍,积蓄为8.89倍。非物消费比重显著增高7.8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出现很大升级变化。但居民收入比从59.56%极显著下降至52.34%,居民消费率从44.19%显著下降至37.30%,“十二五”以来略有回升。居民积蓄率从25.81%持续显著升高至28....

作者:梁自平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安徽:2000~2017年社会发展指数提升第5位

2000~2017年,安徽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综合数据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从37.20%增高至65.33%。公共卫生投入和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年均增长;但公共教育投入、文化投入年均增长低于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甚至2015年以来文化投入呈负增长。公共教育投入、卫生投入和社会保障支出人均值地区差缩小,但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扩大。安徽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和个体经营三项...

作者:黄海涛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后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模式及其全球化境遇——以安徽园村为个案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借助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契机向城市转移,以商品化的劳动为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发展链条中,并使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外出务工的经历使农民接受城市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洗礼和影响,逐渐形成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小农经营模式的农业生产无法支撑农村家庭...

作者:董国礼 刘谨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