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社会建设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安徽省社会组织也取得了新的发展。本文评介了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安徽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回顾了安徽大中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安徽大中城市建设的成效与经验,结合具体城市案例全面展示了安徽各具特色的大中城市发展与提升。
安徽2004年出口额在全国排名第十四位,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名第十一位,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名第十六位。安徽2004年强势出口产品是纺织品。十四类产品中,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名的是纺织品、电子产品和矿产品。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名的是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化学品。
长期以来安徽与苏浙沪保持着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安徽融入长三角发展步伐加快。为了加快构建安徽全域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新格局,本报告探究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优势,总结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以此提升安徽的产业实力、科创能力和区域能级以及建成“三地一区”“七个强省”,为安徽更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安徽大中小城市与城镇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又反过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安徽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均是基于旧城改造与再造新城、撤销郊区和内依外联等多种模式展开和推进的,它们形成了安徽城市发展与改革的脉络,也是其基本经验。随着安徽城市的快速发展,安徽城市与城镇发展中一些诸如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不足、...
文章首先介绍了安徽省财政在构建和谐安徽中做出了积极探索以及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其次提出对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几点思考。
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未被开发的地方,设立的可以实行国家特定政策的区域。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之一,对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结构改革、改善投融资环境、引导产业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是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地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安徽实施“三化强省”的重要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就如何加快城镇化,推进城乡科学统筹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阶段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十一五”以来,安徽城镇化步伐加快,小城镇发展成为推进安徽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存在的问题也给人们产生很多思考。关键在于人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