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存在缺乏权威核算方法、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路径较为单一、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重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开展了林权改革、“林票”等探索实践。立足当前问题,建议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评价体系、完善相关产权制度、建立价值实现的市场化机制。
<<
李春艳: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重庆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相关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3项;出版专著《环境规制对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影响研究》,编著《三峡库区旅游发展案例集》;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决策建议近10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3篇;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彭国川: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批新型重点智库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第四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兼任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为多个部门、区县、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关于建设三峡库区国家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区的建议》《关于深入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综合管理的建议》《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应构建区域合作共建机制》等40篇决策建议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批示。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省部级一等奖4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
吕红: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重庆市首批新型重点智库“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碳中和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主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能源低碳转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回顾与实践探索》等2部,参编作品8部。执笔的决策建议获国家级、市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全国政协集体提案及多个部门采纳应用。研究成果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
代云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农学博士,重庆市首批新型重点智库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态经济、自然保护地管理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资源生态与区域绿色发展等研究。担任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Ecology and Evolution、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特邀审稿专家,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Diversity等国际学术期刊客座编辑,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cology and Evolution、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和《地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主研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5部。
何睿: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经济、实验经济等领域研究。
雷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环境生态学相关研究。主持或主研各级、各类课题或项目40余项,近年来主要从事重庆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网络建设、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获得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文章4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