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论作为新兴权利的容错免责权:基础与证成

  • 作者:丁轶 DingYi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 报告页数:22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1110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人权研究(第二十四卷)
  • 浏览人数:297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在经验层面,权利可以被视为人类在不断犯错过程中为了避免错误再犯所形成的一种稳定措施,由此“错误”构成了权利产生的前提性要素,相应地,试错权和犯错权就成为一般权利得以产生的两大前提性、基础性权利,二者间既相互作用又互相支撑。享有犯错权的主体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私主体”,又包括以政府官员为中心的“公主体”,后者以容错免责权为典型,是一种“合法化”意义上的制度性权利。在终极意义上,容错免责权的新兴权利证成过程就是证明该权利与其社会能够形成价值共容的过程:在“权利之新”的维度上,容错免责权的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能够充分满足社会的价值期待;在“利益主张的权利化”的维度上,容错免责权能够形成“共同善”,具有充分的社会共识基础并具备足够的现实可行性。

作者简介

丁轶:丁轶,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Di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