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环境群体性事件抗争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 作者:方学梅 曹靓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 报告页数:24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2158字 所属丛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
  • 所属图书: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十二辑)
  • 浏览人数:931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本文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2009年到2018年的40例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在社会运动理论的基础上,从政治机会、资源动员、框架过程、抗争策略、传播过程五个方面,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抗争结果的多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意见领袖、互联网动员是环境群体性事件抗争诉求得到实现的必要条件组合,框架使用作为充分条件发挥推动作用。央媒报道与互联网动员形成媒体互激,互联网传播谣言,均对抗争诉求的实现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预防型、反应型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解释路径的差异,发现在预防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意见领袖、互联网动员、框架使用是抗争成功的必要条件,非暴力化、谣言对抗争结果同样有巨大影响;在反应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暴力化促进了抗争的成功。

作者简介

方学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公共管理系副系主任;

曹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行为公共管理、环境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