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借称:族群称谓的又一种形式——以川西南的“尔苏”为例

  • 作者:韩正康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 报告页数:11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0122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西北民族论丛(第二十辑)
  • 浏览人数:294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一个族群一般有自己的自称,而相邻不同族群会对其有不同的他称,这是很正常的族群认识行为,是人们区别“我者”与“他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一个具体的族群而言,可能除“自称”和“他称”外,尚有另外一种类型的称谓,这就是借称。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西南部越西、甘洛两县藏族的“尔苏”称谓来源进行考证,认为汉语所称“摩梭”与脱苏语所称“尔苏”所指族群为同一族群,从而论证甘洛、越西藏族的“尔苏”称谓不是自称而是借称,并以此为例探讨“借称”这一掩盖在自称下面的民族称谓形式所隐藏的民族学意义。本文论证是为了弄清楚“尔苏”这一称谓的来源及其中的“他称”和“自称”与“借称”的关系。毋庸讳言,随着时间的延续,“借称”也有可能慢慢转变为“自称”,当完成这种转变时,或许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就被掩盖了,要想找到这个被掩盖的历史事实,重新追溯其族群名称是自称,还是由借称演变而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

韩正康:韩正康: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