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流动的主观影响与后果

  • 报告作者:秦广强
  • 所属图书:社会分层研究:客观与主观的双重维度
  • 图书作者:秦广强
  •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 所属丛书: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丛书
  • 报告字数:31398字报告页数:30页 报告大小:

文章摘要

社会流动研究的主导性议题大多围绕其客观维度展开,即通过流动表分析反映社会机会结构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程度,而本章我们要讨论的“流动的影响及后果”议题作为流动研究的一个支脉,可以看作对其主观维度的探讨,因为它涉及社会流动经历对于流动者心理体验、文化适应、价值融入等主观层面影响的问题。

西方学界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与后果”这一主题有着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支脉:一派从宏观角度出发,考察工业化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流动(率)对社会结构、社会团结的影响;另一派则从微观视角考察个体的流动经历对其行为与认知评价的影响,这一派的经验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当代中国处于流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这一议题有着广阔的分析前景,它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流动带来的主观层面的社会性、个体性后果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向社会学研究中有关行为与态度的研究注入动态性、过程性的分析思维和解释元素。西方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论解释、统计分析手段都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而国内学界关注较少,尽管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触及这一问题,但总体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积累仍较为单薄。

作者简介

秦广强:1985年生,山东莘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青年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含合著)2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及其他委托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