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国家与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

  • 报告作者:谷禾
  • 所属图书: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研究
  • 图书作者:谷禾
  •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 所属丛书: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
  • 报告字数:49080字报告页数:57页 报告大小:

文章摘要

如果说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源于文化认同,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是文化自发发展的结果。另外,跨境民族身份认同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概念:“国家”。事实上,跨境民族的形成变迁与国家息息相关,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民族国家赖以维系的基础在于其国民共同的政治身份认同,因而对国民统一的政治身份认同的塑造始终是民族国家的重要任务。除了政治认同方面,国家在整合其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和中央政府通过发挥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辐射力来引导边疆各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边疆危机,在一系列的边界交涉活动中,国家政治以及国家意志对边疆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制度建设的一部分,跨境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被纳入国家体制中,国家开始通过民族政策、公共教育、大众媒体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构建边疆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

作者简介

谷禾:彝族,197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边疆民族问题、移民问题、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省院合作项目、云南省教育规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