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2006年全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发现,东北三省和谐社会综合指数的总体位次由全国的前十位到黑龙江出局前十。影响东北地区社会和谐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民生投入大大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与全国差距显著;外向型经济对GDP的增长拉动力较小,外贸依存度较低;教育科研投入与人力资源整合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水平,社会稳定隐患较大。进而提出了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政策导向增强“绿色GDP”的观念,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外向型经济;以就业最大化为政策导向,增加就业弹性,加强对第三产业和非国有制部门的政策扶持;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政策导向,加大民生投入,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以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为政策导向,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安全感等解决东北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政策建议。
<<
王爱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社会学专业带头人,省文化名家,省高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重大委托1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黑龙江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级学会一等奖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