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内生性志愿力量与新乡土公共性

  • 作者:芦恒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 报告页数:14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0942字 所属丛书: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 所属图书: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 浏览人数:275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在日趋理性化和利益化的现代社会,借传统文化和习俗来找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重塑凝聚力是培育现代中国社会公民精神的一条路径。与西方的自由主义精神传统不同,中国传统社会从来都不乏善德精神,但这种精神还欠缺一种凝聚力,也就是说需要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倡导居民自主、自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应当通过成功模式的推广以及政府的宣传鼓励,动员组织基层社会的志愿力量。政治、经济、德育、善为协同治理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正是在扶余市农民志愿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提炼与总结而提出的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构想。实践证明,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农村社会拥有制度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广阔土壤,只有立足农村社会,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依靠农村内生力量打破农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促进农村社会延续与进步。虽然这种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之下,应该倡导这种正向精神的培育与激励,这样才能让民众在社会和谐建设与治理中发挥作用,也更好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

作者简介

芦恒:博士生导师,1982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法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兼任吉林大学青年文化书院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发展社会学、地域社会发展。,已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当代亚太》等各类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参加韩国首尔大学、釜山大学、庆北大学等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翻译出版《善德女王》《房地产阶级社会》等韩文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