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多国经济数据

文章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资源环境存量不变或增加,尤其需要保持的是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资源。耕地作为人类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快速的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大量耕地转换为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住宅用地,中国耕地总量的减少速度随经济增长明显加快。1978~1995年我国耕地年均减少26万公顷,1997~2008年耕地的年均减少量提高到69万公顷。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使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耕地非农化的变化趋势,才能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经济发展和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可以从中国过去的历史数据中寻找答案,通过总结和归纳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和耕地数量变化的规律,甄别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关键性因素,从而为国家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但是,这可能会使人们的目光更加专注于中国自身的独特性,而忽视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甚至误入歧途。任何事物都是有本质特征的,耕地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在面积、人口、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从而造成耕地资源利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各不相同的耕地利用方式中又必然隐含着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就可以称之为一般规律。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多国的经验数据,通过适当的计量经济方法,简单、明了地刻画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国的耕地保护提供一个参照系。

作者简介

张海鹏: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城乡关系、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