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西藏地区人口、土地与农业经济

  • 作者:陈默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 报告页数:24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3602字 所属丛书: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 所属图书:西藏农区民生事业五十年
  • 浏览人数:829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一个地域的人口和土地资源状况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以,从根本上说,对人口和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关注。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高寒气候,复杂多变的地形制约着西藏人口的发展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此外,在长期的封建农奴制度下,三大领主不仅拥有西藏的耕地、草场、森林等全部生产资料和大部分的牲畜,而且还占有农奴和奴隶的人身。广大农奴和奴隶被束缚在领主的庄园和部落里,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进行简单的再生产活动,农牧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加之缺少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宗教等因素也导致西藏虽然地域广大,但是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物资匮乏。

随着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以及1959年开始的民主改革运动,西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开始较快发展。首先,因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其次,由于实施了有效的土地开发,至改革开放初期,土地面积逐年增加。1952年,西藏地区耕地面积为163.3千公顷,至1979年达到229.9千公顷,增加了66.6千公顷,27年的时间增加了40.78%,为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土地面积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增加,但因为人口持续不断地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在1967年达到0.153公顷的最高水平后持续下降。到1995年,西藏耕地面积为222.5千公顷,人均耕地已下降到0.093公顷。到2010年西藏人口突破300万,达到300.21万人,而实有耕地面积是229.53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至0.077公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逐渐显现,西藏的耕地资源已承载不了更多的农业人口,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发展,导致部分农牧民生活水平下降和贫困的重要原因。

本章研究内容是通过调查艾玛乡人口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现状,对其50年来的人口、土地和农业经济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及为了应对人均耕地不足的现实,当地政府采取的发展经济的相关措施,借此讨论当前西藏农村的人口、土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陈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著有《空间与西藏农村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