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走向公民慈善:广州经验与挑战(1995~2014)

  • 作者:朱健刚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 报告页数:27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3546字 所属丛书:公益蓝皮书
  • 所属图书: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4)
  • 浏览人数:213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正进入改革关键期,原有计划思维的慈善事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缺乏组织活力和容易滋生腐败是官办慈善的主要问题。改革的希望在于推动慈善回归民间,激发公民活力,建立有效的、开放的慈善登记、支持和监管体制。在这方面,各个地方都开始实验和探索,逐渐形成各地的地方经验。其中广州的经验尤其值得关注。在广州,民间公益的广泛兴起以及现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出现,加上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注册登记、慈善募捐、购买服务、公益支持、慈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开放,逐渐形成了广州对于中国慈善改革道路的地方认知模式,这就是“广州经验”。它实际上是政府和公益组织在长期磨合过程中形成的对改革环境、思维方式和策略选择的一种默契:改革的共识就是实现从计划慈善向公民慈善的转型。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公益慈善事业要能有序地回归民间,需要让慈善成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慈善社区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道路,形成“社区为本,公益生态,法治慈善,多元共治”的发展格局。这些策略虽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常有反复和挑战,也仍然还有许多亟待攻坚的难题,如涉外组织和非法人社会组织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地方实践仍然在总体上成效显著,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展示了慈善改革的中国道路可能的方向。总结广州慈善改革的经验探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慈善事业的运行机制并形成良好的慈善事业发展观念,为中国慈善事业改革提供依据和地方范本。

作者简介

朱健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NVSQ期刊编委,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咨询委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公益兼职有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理事长、福建正荣基金会理事、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理事等。曾获评《公益时报》2017年度人物,《中国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所办机构获得《南风窗》2007年度最佳公益组织。长期致力于研究公益社会学、发展人类学与社会组织发展,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与教育部课题和重点课题。在China Quartely、《社会学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编《中国公益蓝皮书》和《公益》期刊。主要著作有《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民族志》《公共生活评论(第一辑):社区、空间与行动》《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