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财政扶贫资金的效果及影响分析

文章摘要

财政扶贫资金通过区域性瞄准和项目瞄准从而与贫困群体的需求对接,然而对接以后,项目是否具有好的效果,是否会对缓贫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最终衡量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关键。而这也是目前我国扶贫资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1986年开始,政府对扶贫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在下降,扶贫投入对缓贫的贡献也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一些经济学背景的学者试图用计量模型来分析扶贫投入的效果。蔡昉、都阳(200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更多的是政府扶贫努力之外的投资而不是扶贫资金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黄季焜等(1998年)的研究表明政府扶贫投资对中国贫困发生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的关系,即说明扶贫投资对脱贫的解释力不足。陈凡、杨越(2003年)的研究说明扶贫资金总额的影响往往集中于短期效果。朱乾宇(2003年)的研究则表明财政发展资金和贴息贷款对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和数量减少的作用都不明显。汪三贵等(2004年)的研究发现直接投到贫困县的资金在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扶贫专项贷款没有投到贫困县。吴国宝(2005年)和亚洲开发银行(2003年)的研究也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对已实施的扶贫项目的缓贫效果与影响做一系统分析。

作者简介

李小云:男,1961年生,陕西定边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民促会理事。曾获霍英东高等教育研究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以高等发展专家身份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德国、英国等双边、多边和非政府机构,现受聘为DAC-IPRCC研究小组中方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与发展、性别与发展、国际发展援助、社区资源与发展。近来年共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国际发展合作。

张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丽霞:

褚利明:

刘福合:

文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