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关于我国东乡族咀头村贫困的性质和原因的调查报告(2001~2009)

  • 作者:杨思远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 报告页数:22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4121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清华政治经济学报 第3卷
  • 浏览人数:277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咀头村乃至整个东乡族贫困的性质是农民自身再生产中的货币支付能力不足,是一种货币收入缺乏型贫困。产生这种贫困的根由是传统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给性农牧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能够自给但却不能自足,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但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货币收入,这一矛盾造成了咀头村特有的货币收入型贫困。咀头村的货币收入型贫困因商业性家庭畜牧业收入、劳务输出收入、得自政府的财政补贴收入和各类举债而得到缓解,但这些获取货币收入的渠道没有动摇自给性农牧业生产方式这一贫困根基,反而固化了这种生产方式。建立在不触动这一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行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要摆脱贫困,改造自给性农牧业生产方式是必须的。

作者简介

杨思远: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