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享有“民生主义的合作计划”之称的《全国合作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系薛仙舟先生生前留下的唯一一部足以全面反映他的合作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历史文献。尽管它随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一条沧桑之路,然而积淀于其中的历史智慧和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细加思索和体味(阎应福、张贺敏,2001;赵泉民,2002;徐畅,2003)。本文拟就《方案》的合作思想及其政治主张做进一步论述...
本章主要回应农民互助合作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偏向”。事实上,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确有互助合作的需要: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很不稳定,特别是分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中下农,仍然存在独立生产的困难;为了发展生产、兴修大中型水利、抵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等,为了避免重新发生借高利贷、典让、出卖土地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也需要进一步组织起来。互助合作运动...
本文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路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制度设计理念:一是在“市场与农民”关系的框架下展开,二是在“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框架下展开;但以上两种理念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当前的农村制度变革必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合作化与组织化的悖论,摆脱“市场与农民”和“国家与农民”两个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的束缚,重新审视合作化与组织化所赖以存在的经验基础...
在国民政府建立之前,孙中山(1866~1925)等国民党人就对西方合作运动做了最初的了解并加以积极宣传。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大多数国民党人与享有“合作导师”美誉的薛仙舟的交谊,不仅仅成就了《全国合作化方案》,而且该《全国合作化方案》为国民党执政后推行合作政策做出了最初的理论阐释与蓝图设计。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引导民众组织的农村合作社早已存在于北洋政府直隶(河...
本文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历程划分为农村合作化改造、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城乡统筹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四个发展阶段,梳理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推动二元土地制度融合、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等思考和建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