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研究》成果简介

文章摘要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经济运行并力图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过程中,对流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形成流通理论。1857年8月,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时,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角度,阐明了流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认为,“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马克思将交换总体分为四种形式: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活动和能力的交换;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交换;不同生产单位之间的交换;直接为消费而进行的交换。这种划分,不仅指明了广义的流通和狭义的流通的区别,而且指明了流通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马克思对流通的研究,实质上是对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一般的研究。在对流通的一般规定性理解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流通的特殊规定性。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初到50年代初写作的《伦敦笔记》对资本流通机制问题作了初步探讨。19世纪50年代末期,马克思首先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资本周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资本周转的本质规定性、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的影响、流通费用形式及其补偿、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以及资本的价值转移和补偿问题。在19世纪60年代初写作《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科学的资本流通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19世纪60年代中期的《资本论》第2卷第2稿的完成标志着科学的资本流通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