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麓地区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主要分为监测预警机制、返贫帮扶机制和内生发展机制。不同地区采取的政策虽有差异,但基本采用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相结合的方式,农户、村“两委”、扶贫干部、乡镇、县,以及县中各部门互联互通、上下联动共同监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致贫户和突发严重贫困户,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测评标准。在进行申请成为监测对象的时候,也是由农户自主提出,经过层层审核,最后被确认,确认后会得到相应的帮扶。可以说,监测预警机制是防止发生返贫和出现新贫的有效措施,能够提前预测,提前帮扶,使农户免受更大的损失,也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供保障。帮扶机制主要是针对存在返贫新贫和风险或新增贫困的群体,同时也包括那些脱贫户,他们依然享受一些帮扶政策,如产业帮扶、社保帮扶等,如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分红进行帮扶。在过渡期还逐渐地将帮扶范围扩展到其他农户,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社会保障和产业扶持,从而提升全村发展水平和内生动力。无论是靠合力监测还是外部帮扶,最终目标是增强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对于脱贫户来说,他们的内生能力还比较脆弱,需重点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也要兼顾所有农户,推动村庄、地区及民族的整体发展。要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做到治心强器、扶志增智、赋权参与、合作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
<<
王兰:1986年出生,吉林省临江市人,民族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民族文化与经济、农村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等地厅级20余项。在《世界宗教研究》《青海社会科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两篇资政报告被地方政府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