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民营企业制度与产权结构状况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No.3)
出版日期:2005年7月
关键词:
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

经济转轨的全面性包含了国家创新体系所谓“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一种有关科学技术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内容是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技术知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循环流转和应用的良性机制(王春法,2003)。显然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中的关键环节。(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的体制与结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以国家主办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企业并不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主体。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在研究开发的资助上侧重于知识创造,其支出金额占全部基础研究金额的58%,而开发研究方面,企业的支出则占总额的75%,而政府的支出占25%,可见,企业在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主体的地位。我国的经济转轨要求国家创新体系从以前的科研院所为主向企业为主的体制与结构转变,然而,现在人们似乎并不明确地知道应转向什么样的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在转轨完成之后并不成为我国微观经济的主体,更重要的是,由于国有企业有着人所共知的制度性缺陷,难以承担起推动国家技术不断进步、制度不断创新的长远重任。外资企业显然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依赖对象。而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包括创新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令人震惊的活力和动力。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民营经济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我国微观经济的最基本成分(剧锦文,2004)。因此,笔者认为,尽管民营经济现在还很弱小,但从长期来看,国家创新体系结构转变的落脚点就应当放在民营企业身上。为了证明这一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