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李家岘村耕地类型结构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3
出版日期:2002年4月
关键词:
西北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西北地区(主要指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农业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分析两千多年来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消长兴替过程,以及它们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得出一条重要的历史教训: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过度的农垦和单一的粮食生产,必然要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生态灾难,导致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衰退。

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是该区人民生存的基底,而且也是东部农区的生态屏障。因此,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不仅是该区域的内部问题,而且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黄河的安危密切相关。根据国际开发半干旱区的经验,必须寻找一种同时实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技术。集水型生态农业不仅适应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特点,而且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结合,同时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易于在农户层面上推广,这无疑将成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在对集水型生态农业有关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榆中县中连川乡李家岘村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集水型生态农业产生的背景

西北半干旱区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资源条件,使农业生产表现出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土地承载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该区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农民温饱问题不能得到稳定解决。同时,西北半干旱地区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感很强,对粮食具有难以割舍的“情结”。针对该区降水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实现该区农民的脱贫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半干旱区的缺水并非绝对没有水,而是降雨时间和作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