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改革前后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3
出版日期:2002年4月
关键词:
改革以来的中国农村发展

一、引言

中国见长于世界的是农民和农村。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依靠农民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赢得胜利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由农民在农村率先突破的,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以农村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活动为标志的。最近50年,农民、农村和农业不仅为中国经济步入起飞阶段作出了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和要素贡献,而且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以农村为切入点推动发展的经验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启示。因此,认清中国农村发展的特征,分析中国农村发展的原因,总结中国农村发展的经验,不仅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二、改革前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1.改革前的中国农村发展

要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必须把农业剩余有效地集中起来。所以,以何种方式集中农业剩余、促进经济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作出的一个选择。集中农业剩余可以采用金融的办法,也可以采用财政的办法。前者因当时缺乏有效的金融政策、健全的金融机构和灵巧的金融工具而难以采用,而后者可以采用重税和设置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两种方式来实现。鉴于第一种方式过于直露而第二种方式较为隐蔽,所以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为了防止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被私商获取,很快就实行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为了确保农民按照政府的要求生产纳入统购统销范围的农产品,又对农业实行了集体经营。因此,设置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实行基本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和农业集体经营体制,是政府为集中农业剩余所设计的一套制度。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