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0~2004年中部地区主要总量指标占全国总量比重
所属图书: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出版日期:2006年1月
关键词: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取向

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给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激励了中部各省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正进入平稳较快的发展阶段。初步预计,2005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将在12%左右,2006年,预计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经济增长继续处于新一轮扩张期,区域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十五”以来,中部各省经济增速逐年加快,中部6省平均增速由2001年的8.8%提高到2004年的12.8%。“十五”前4年,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1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山西,为12%,其次是江西,增长11.4%,排在末尾的是安徽与湖北两省,增长9.7%,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具体见表1)。2001~2004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22.5%上升至2004年的23.5%,上升了1个百分点(见表2)。中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79%上升到2004年的84%,提高了5个百分点。

2005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经济仍保持高位运行,增长12.1%,比全国同期平均增速快2.4个百分点。但与2004年相比,除河南GDP增幅(14.3%)继续上扬外,其余5省经济增长均出现回落,其中山西、安徽两省分别回落了1.5和1.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2005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同期GDP的比重继续提高,上升至24.6%,比2004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表1 2001~2004年中部地区与全国GDP增幅比较

表2 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