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我国金融机构历年存贷款余额和存差数
所属图书: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关键词: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与开发性金融的错位

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加剧

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中国经济由依靠高投入转向强调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是加剧的,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源、基础材料的消耗量剧增,而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下降

十年前,我国基础产业弱小,基础设施匮乏。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依靠高投入,特别是国有资本的高投入。十年来,我国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成果显著。2003年基础建设投资支出22729亿元,是1994年的3.5倍,基础产业和基础材料的产量快速增长,2003年发电量、钢材产量和公路里程数分别是1994年的2.1倍、2.6倍和1.6倍。但另一方面,我国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却有待提高。例如,1994年电力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27个百分点,而2003年下降为拉动GDP增长0.68个百分点。我国开发性银行(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在过去主要从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开发性金融的需求将从项目建设的数量转向对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2.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总体经济水平迅速提高,2003年GDP总量已达116249.6亿元,是十年前的2.04倍。然而同时,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仍在加剧。2003年,西部收入最低的六个省市的人均GDP只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收入最高的六省市的21%,这比1997年减少了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3.23倍,而1994年这一比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