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80~2000年部分年份汉南区机械增长人口变动统计表
所属图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6(2008)
出版日期:2008年3月
关键词:
“汉南经验”与科学发展的软环境

2007年1~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围绕武汉市汉南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执政、推进平安汉南建设,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先后三次实地考察了当地的街道、农场、畜牧业养殖基地等单位,并组织了与汉南区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多次座谈会以及对基层社会的访谈。通过十个月的调研和搜集资料,课题组发现“汉南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提出讨论。

汉南区概况

汉南区是武汉市的一个远城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全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四个街、四个国有农场,目前总人口10.6万人,农业人口5.8万人,农业劳力2.6万人。全区现有耕地16万亩,林地3.7万亩,可养水面3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土地资源3.85亩,平均每名劳动力拥有土地资源8.73亩,人均拥有耕地2.76亩,大大高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40亩的标准。由于农场属于国有性质,汉南区拥有大量的国有土地。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和长江经济带水运交汇地区拥有如此大范围的国有土地,是长江经济带其他任何地区都不具有的优势。地多人少是汉南区的第一个特点。

汉南区的第二个特点是该区系以移民为主体的新建城区。近代,该区境内人烟稀少,居民大多从江西等地迁来。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围垦开发东城垸和银链湖等地,先后有省、市直机关及河南兰考等地的3000多名垦殖者在此落户。1970年前后,有数千名丹江、河南、黄陂的移民入境。汉南农场管理局和汉南区成立后,为发展经济,接收了大量的外地经商和务工务农者。1978~1990年境内人口不断增加(见表1)。因此,协调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的移民的关系也是该区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表1 198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