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4~2008年市政设施投资变化
所属图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关键词:
城市建设的特点、模式与展望

“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的特点

(一)建设目标发生方向性转变

“十一五”期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在三十年经济增长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步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重点从单纯增强经济实力扩展为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升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反映到城市建设上,建设目标从重点为经济建设服务,改变为重点为民生服务,从为创造更高利税的产业服务,转变为建设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建设投资更加侧重于提升交通、医疗、教育和文化事业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从着重为创造利税的企业配套,转变为服务于提升城市人群的生活水平。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城市普遍采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外来投资”的建设城市思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多的吸引投资,作大经济规模,增加GDP,这样做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却也为城市建设留下了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的缺憾。新的发展思路指导下的城市建设方向,以切实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为目标,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掀开了新的篇章。

从2004~2008年间的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长率(19.4%)大于城市人口的增长率(11.6%),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扩大,意味着城镇居民拥有更加充裕的空间,除了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外,还可以有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空间,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从建成区各种用地的增加幅度看,道路广场和绿地用地面积增长都达到30%以上,尤其是道路广场用地面积增长接近35%,这与中国近些年大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注重城市形象建设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