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86~1991年厦门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09)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关键词:
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厦门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是享有计划单列、地方立法权和副省级行政级别并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从昔日的海防前哨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昔日的海防小城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发达、人居环境优越,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滨海现代化城市。

厦门经济特区的决策与创办

(一)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厦门原是四面环海的孤岛。相传古时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于岛上,因此别称鹭岛。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古闽越族人在岛上生活。唐朝中叶,汉族人陆续从福建内陆迁徙入岛,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厦门汉代属侯官县地。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4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4个区在唐开元二十年(732年)称新城,大中元年(847年)设嘉禾里,属同安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嘉禾千户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厦门城建成,置中左守御千户所。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复名厦门,属同安县,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