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澳门历史城区文物建筑管理机构一览表
所属图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关键词:
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引言

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成功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拥有“世界遗产”的殊荣后,历史城区迅即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这片区域不仅为澳门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更大大加强了澳门人的文化归属和身份认同。申报世遗成功后的几年,正是澳门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的几年,城市的扩张和大量劳动人口的引进,给澳门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悠闲的生活文化带来新的转变。与此同时,伴随着“世界遗产”而来的是怀旧好古的社会思潮,澳门人开始对文物古迹产生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尝试通过公共参与享有更大的话语权,使“文物保育”逐渐演化成一场公民社会的运动。澳门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被葡萄牙人殖民管治了百多年,许多人都产生了“认同危机”,身份无所归属。主权回归后,殖民管治的影响慢慢消退,澳门人的“主体意识”渐渐形成,而参与文物保育运动,争取公民话语权,其实就是自我寻找文化认同,化解“认同危机”的一种过程和方式。所以,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年来,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出现重大的争议,甚至每每演化成对政府的“不信任”危机。因为这不仅是城市发展与文物保育的平衡问题,更关系到澳门人的“主体意识”、“身份认同”等文化议题,只有全面理解问题的始末,才能更好地化解当中的矛盾,进而实实在在地制定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在一个大致和平的环境下重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国许多自然环境和古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196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阿斯旺水坝,令两座千年神庙被毁。这些严峻的情势,使国际社会日渐关注地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