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2~2005年中国共产党与非洲政党互访统计
所属图书:中东非洲发展报告(2006~2007)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政策的三种转变

20世纪是中国与非洲共命运的世纪,主要表现在列强的瓜分、社会的剧变、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建设四个方面。从中国经济走上快车道以来,国外对中国十分关注,中国的对非政策也引起各种反响。总起来看,国内外研究当代中非关系的著作一般偏向于两个极端。中国学者习惯于强调其一致性,忽略其调适与变化。他们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的波动期,但对1979后的过渡避而不谈。艾周昌、沐涛:《中非关系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246~249,279~283页;葛佶主编《简明非洲百科全书(撒哈拉以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260~266页;《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编写组:《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7页。外国学者则过分强调中国对非政策的阶段性及实用性,忽略其连续性。例如,将1970年代划为“意识形态输出”的阶段,将1980年代称为中国从非洲的“收缩期”。Scarlett Cornelissen & Ian Taylo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 and Japan’s relationship with Africa: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Pacific Review,13:4(2000),p.616;Deborah Brautigam,Chinese Aid and African Development,Macmillan Press,1998,pp.38-40;Alaba Ogunsanwo,China’s Policy in Africa,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