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合作方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所属图书:转型中的农村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战略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前言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的01~08章产品关税削减模式。2004年11月底,中国与东盟再次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两个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全面启动,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拉开帷幕。

在中国—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但是这些区域合作的进展并不十分顺利,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存在着不同的合作模式。

(1)三个“10+1”模式,即在现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三个“10+1”的格局。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格局,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中国、日本、韩国再建立自由贸易区。

(3)“10+3”模式,形成大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

本文所讨论的是,东亚地区不同的合作模式对我国总体经济福利和农产品进出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讨论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问题。

模型及基本设定

本研究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一般均衡模型(Hertel,1997),该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分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