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85~199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所属图书:减贫: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多重效应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演进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演进与阶段划分

改革开放前,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城乡人口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人民公社集中经营的劳动制度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在这三重制度的限制下,劳动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受到严重阻碍,经济运行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使得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农村贫困逐步得到缓解,这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实。

图3-1为1978~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发生率的演进趋势。可以看出,根据可获得的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从1985年的80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16959万人,与1985年相比增长超过20倍,年均增长率为9.1%。在1978年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至2007年的1.6%。在2010年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至2019年的0.6%,并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图3-1 1978~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发生率的演进趋势

根据1978~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发生率的演进趋势,可以将我国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演进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村劳动力流动严格受限,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减贫。第二阶段(1985~1991年):农村劳动力“有限流动”,实施区域开发式扶贫战略。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阶段性扶贫效果较为明显。第四阶段(2001~2007年):劳动力流动持续扩大但增速放缓,农村贫困发生率稳步下降。第五阶段(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