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网络的随机效应泊松回归结果-续表
所属图书: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研究
出版日期:2023年6月
关键词:
谁更受欢迎:留守经历与儿童的同伴关系网络——基于2016~2017年陕西省调查数据的分析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农村的劳动力逐渐被吸纳进城市的工商业体系。囿于公共资源配给以及家庭经济承载能力,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普遍的亲子分离现象,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据估计,2010年中国大陆的留守儿童总数已增至6900万人,其中大部分(88%)居住在农村地区(段成荣等,2013)。

关注中国“大迁移”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父母外出务工如何影响这些留守儿童(Liang,2016)。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家庭关系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其中某些效应甚至是长期的。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留守经历如何影响儿童在家庭之外的关系,特别是他们与同龄人的关系。

利用一项2016~2017年在陕西省所做的调查,我们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或地位是否及如何受到其留守经历的影响。我们重点关注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男孩的同伴关系网络是否比女孩更易受其留守经历的影响;如果是,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被影响的。

文献综述

同伴关系在塑造儿童行为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South and Haynie,2004),而在一些重要维度上的交往同质性是其主要机制之一(McPherson et al.,2001)。基于这一洞见,本文重点探讨留守身份对儿童同伴关系网络的影响。我们认为,不论是父母外出务工的负面影响,还是污名化,都会导致留守儿童在同龄人关系中处于不利境地。此外,由于建立友谊的模式不同,儿童性别在同伴关系网络的形成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友谊网络与网络规模

作为网络中心性的指标,个人在网络中的内向中心性(in-de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