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第三极”及其相关区域资源结构状况
所属图书:泛江河源区岛状生态地位论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关键词:
统筹青藏高原发展全局战略

第一节 总结论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对青藏高原泛江河源区岛状生态环境的扰动大于过去任何时候,但没有撼动其世界最洁净区域的生态地位

人类对青藏高原泛江河源区岛状生态环境的扰动主要分为正面和负面两大部分。正面在于,随着人类对于青藏高原泛江河源区生态地位的认识认知不断深化,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从传统高碳能源向洁净能源转型,划定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天然林采伐,限制人口无序增长等,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人口增长得到适度控制,林草面积稳步增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物种得到保护,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扰动降低到新的水平。

负面影响在于,一个世纪以来,人对青藏高原泛江河源区岛状生态环境的扰动大于过去同时间尺度的任何时期。青藏高原人口翻了近两番,载畜量翻了一番左右,森林面积骤降和草地、湿地退化显著,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量成倍增加,区内外因素交织叠加,其对于环境的作用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和周边污染加剧,单位汽车年均耗能及其排碳量高于全国平均值,城市人均污水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值。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重金属、黑炭、PM2.5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了2倍以上。

生态系统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寒草甸萎缩而高寒草原面积增加,植被物候返青期提前而枯黄期推后,1982年至2011年的30年间,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增长20%。表现在农作物上,冬小麦和青稞种植海拔线分别上升130米和550米,作物适种空间和时间空前扩大,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物候和种植制度,农业发展向好趋势明显。在森林生态系统演化上,1998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森林面积缩小和积蓄量降低的趋势在此后得到显著改变,森林面积和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