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外在拉力指标体系
所属图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互动机理及政策优化研究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外在拉力

(一)指标体系构建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城镇化的主要构成。与联合国人居署对城市的界定不同,中国的城市更具复杂性,不仅包含了位于建制城市内的市辖区,还囊括了建制城市内的市辖镇和并不属于城市建制的县镇地区,也就是说中国的城镇化是包含了城市地区和乡镇地区的双重城镇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特殊城乡关系的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相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农业、农村成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把农民固定在了农村。而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催生了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城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出现差距。虽然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并有效连接起城乡间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吴霓,2011),但这种流动是有限度的,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城乡间的发展矛盾。与城乡二元结构不同,城乡二元体制并不是对城乡空间与功能的抽象化总结,通过严格限制城乡人口、生产和生活要素的流动来满足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需求,它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还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分税制度、二元教育制度和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从而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体制。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将以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的本质原因为切入点,从二元人口、二元社会保障、二元经济和二元土地四个维度来探寻影响中国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