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8~2017年土地城镇化重心坐标及其年际移动距离和方向
所属图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互动机理及政策优化研究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现实考量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为探究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空间集聚状态及格局变化,本书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冷热点分析法研究两者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

(一)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1.核密度估计

总体来看,人口城镇化集聚格局及密度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中东部地区密度明显大于西部地区,由南向北形成几个较为固定的密度核,分别是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合肥、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鄂州等城市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以济南、泰安、淄博等城市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地区,以郑州等城市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此外,各省会城市及其周围也形成人口城镇化密集区,如西安、成都等城市。②2008~2017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宏观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局部地区密度略有改变。③珠江三角洲地区始终是唯一的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密集区,原有的较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密集区呈扩散趋势,京津冀、辽中南和以太原为中心的较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密集区开始形成。本书就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4个年份的人口城镇化集聚状况做具体分析。

2008年,中东部地区形成了6个比较显著的密度核,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中原地区集聚面积较大,而以武汉为中心和以长沙为中心的地区集聚面积较小。在这些地区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对各类人才有较强吸引力;而山东半岛和中原地区人口密集,对人口城镇化发展起到直接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密集区城市数量共6个,占比2.1%,分别是广州、佛山、中山、珠海、东莞和深圳;较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密集区城市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