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上坪村第3组村民家庭新“三大件”品牌消费情况
所属图书:发展传播视野中的武陵山区农村品牌消费研究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关键词:
乡村品牌消费的转型跃迁

品牌从城市扩散到乡村,对乡村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乡村品牌消费呈现“跃迁式”的转型发展特征。“跃迁”既表征着乡村品牌消费的巨大变化,也概括了乡村品牌消费跨越式、压缩化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 品牌消费物的显性提升

大件商品:从精英之物到大众之物

关于消费物与阶层之间关系的讨论,可以追溯到马克斯·韦伯的研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上卷)一书中,探讨了阶级和市场的关系,他用“阶级处境”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差异,并认为阶级是指在市场机会、生活机会和经济利益等方面有着相似性的群体。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第333页。此后,凡勃伦提出的“有闲阶级论”、埃利亚斯提出的“文明进程论”以及布迪厄从消费的社会区隔出发对阶级关系的认识,都为研究消费物与阶层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一)改革开放初期:“三大件”与乡村精英品牌消费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我国城市消费者追求的目标,被称为“三大件”。由于当时国内轻工业发展缓慢、消费品短缺,国家不得不采取凭票、凭证、计划供应的办法保证消费供给。票证加上限量,是计划经济表现在消费品领域的基本特征,本质就是短缺。因此,类似“三大件”这样的紧俏商品,常常出现消费者“一票难求”的现象。也正是这一时期,以“三大件”为代表的轻工业产品品牌,随着该类品牌消费品在城市的逐步增多,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流行起来。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等一批国内轻工业产品品牌,逐步走入了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农村市场,日常消费品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