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老年人的基本居住情况
所属图书:以医促养服务体系构建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不是一种单向度的满足,而是双向的。即,一方面老年人通过接受外界(如子女或他人、社会等)的精神支持获得相应满足,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也是精神慰藉需求满足的主体。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达成“实现于村庄主体间性的日常社会交往中”(毛一敬,2021),具有“强生活性、弱事件性”的基本特点。因此,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考察应该契合其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的基本事实,从主体和客体、自主性和依赖性等维度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现状

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基本情况

(一)对自我尊重的满意度低于外部尊重

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与其精神慰藉的获得相关,保障尊重需求、降低负性情绪又是衡量其精神慰藉获得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基本特点主要从尊重和负性情绪两个方面探讨。尊重需求是精神慰藉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获取并维护自尊心的需要。尊重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前者指老年人的自我尊重,体现为“个体对自我持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或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黄希庭,尹天子,2012);后者包括来自他人或社会群体的认可、尊重、赞许和关爱等,体现为“‘老有所用’的心理效用和‘老有所成’的器物效用”(穆光宗,2004)。对尊重需求的评测反映的是老年人对自我的关注、自信以及受他人尊重的情况。

尊重因子各项目采用3点式计分,评分等级设置为“1.满意;2.一般;3.不满意”,总分越高,说明老年人获得尊重的程度和水平越低。数据分析显示,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在尊重因子上得分的平均数为3.82,中位数为3,众数为3,数值基本呈正态分布。这说明老年人群体对其尊重需求满足的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