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业品种改良的内容与效益
所属图书:发展、文化与权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推广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关键词:
第一节 国家权力与文化网络互嵌:互助组时期的农业推广(1947~1952)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时起,就开始利用建立在亲缘、地缘等关系基础之上的乡村传统互助习惯来组织变工队及其他形式的互助组织,以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劳力、畜力、工具不足等困难,同时在互助的过程中注重农业技术的改良和推广,以防止农业生产下降给军需民食造成困难。王士花:《论建国初期的农村互助组》,《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因此,在老解放区,农耕互助及开展与之相关的农业推广活动并非新鲜事。就华北地区而言,从1943年春毛泽东提出组织起来开展生产活动以后,华北变工队及其他互助组织就普遍发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利建设、农具改良等一系列的农业推广活动,有效促进了华北乡村的农业生产,为解放后互助组及其相关农业推广活动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7。在抗战期间,南宫作为冀南抗日根据地,中共在尊重当地建立在文化网络基础之上的农耕结合习惯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行政动员力量,号召广大农民组成互助组共同耕作,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行政动员与乡土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互助组时期国家权力与乡土文化互嵌的农业推广模式。

团结起来:互助组的发展历程

关于南宫县互助组的形成,首先要从当地的一场大灾荒说起。1942年,在南宫县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刻,一场极端干旱天气突然降临到这个千年古县,并一直持续到冬季。在人们期盼出现“瑞雪兆丰年”的光景来缓解这场旱灾的时候,无奈冬季只是降下了一层薄雪,而偏少的降雪量也使得干旱天气持续发酵,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南宫县农民的心头。1943年春,救命的春雨一滴未下,大风日夜不停,干旱日趋严重,望着由于干旱而枯萎死去的大片禾苗,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