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所属图书: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关键词:
乡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元年,意味着我国坚实地迈过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正在向着新的第三步现代化征程出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过去短短四十多年间快速从温饱走向小康,并将实现全面小康。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口接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取得如此之高效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三农”问题。之所以称之为“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现象,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小康社会建设是因“三农”问题而生,且“三农”问题一直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最难解决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解决过程和实践即“乡村建设”。

在中国,乡村建设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事实上,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一些教育家尝试将现代教育引入农村,期望以此改变农村在面对现代发展时所出现的无力和衰败局面(郑大华,2000)。但陶行知发现,原有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受教育者没有因此留在乡村从事建设和发展,而是跑到城里去了,所以他认为,真正的乡村教育应该是适合实际生活的活教育(郑大华,2000:90)。与此同时,更多的社会学家(梁漱溟、晏阳初、杨开道、陈翰笙等)纷纷加入乡村建设运动。在社会学家的想象力中,教育问题不只具有传播现成知识的功能,更要立足于村民的生活、生产以及文化,以解决农村整体问题,即农村现代化问题。因此,他们探索整体性解决思路、方法和方案,其目的不仅是要阻止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衰落下去,还要使乡村利用现代化知识、生产技术、组织方式等获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民族的再造”和国家的强大。虽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与30年代有很大不同,但同样面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