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9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所属图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0)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关键词:
2020~2021年中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报告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史

(一)古代水土保持

《论语·泰伯》中记载,禹“尽力于沟洫”,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土保持思想——“平治水土”的重要内容。自西周至晚清3000年间,黄河流域的先民采取了许多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如打坝淤地、引洪淤灌等。据考证,距今400多年的明万历年间(1573~1620),汾西一带就有闸沟筑坝澄沙淤地的传统经验。太谷县范村镇上安村西南大沟的沟头防护工程,初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距今300余年仍完好,不仅有效地遏制了沟头前进与沟壁扩张,而且保护了村庄道路和近87公顷的耕地安全。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对水土流失进行过许多实地观察和研究,证明了“水凿”即水力侵蚀具有巨大的力量,得出了不少极为重要的科学论断。清朝学者胡定创新提出了“汰沙澄源”的治黄方针。他认为黄河泥沙是由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主张在黄河中游的黄土丘陵地区、沟壑地区修筑拦挡坝体,以便淤地种田,借以减少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最终达到使河水变清和根治黄河的目的。

(二)近代水土保持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水土保持学理论和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著名学者陈恩凤认为:“查斯项工作之研究,兴于北美,北欧土地利用甚为合理,土壤鲜生侵蚀,故此成为专门科学,不过二十年内事。”北美学者对水土保持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水土保持学科最初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当时国内学者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作为国际水土保持学科奠基人之一的罗德民教授,于1923年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多个地方系统地调查了森林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学者任承统1943年发表了研究实践类论文《西北水土保持事业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