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风险社会”论文学科分布
所属图书: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十三辑)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关键词:
“风险社会”在中国:研究聚焦与治理指向——基于CS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着现代化与体制转型的双重变迁。这一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然而剧烈的经济社会结构变革也催生出各种风险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期累积的风险因素开始以社会矛盾或冲突的形式集中表现出来,例如环境危机、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事件以及各类安全事故等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1):129-148.。现实的矛盾冲突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层的重视,2003年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等理念的先后提出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均代表着政府应对风险挑战、保障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努力。与此同时,转型社会的风险与冲突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进行理论思考与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西方“风险社会”理论逐渐被引介到国内,成为研究中国社会风险问题时的重要视角与流行概念。

风险社会理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提出,是其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理论提出不久后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贝克对科学技术“副作用”或现代性之“自反性”的判断,从而使这一抽象晦涩的社会学理论迅速超出原本狭窄的学术范畴而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公共话题。随后,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也在其现代化理论的建构中展开了对风险社会问题的讨论。他们两人共同关注的是风险在现代性条件下展现出的“结构化”形态范如国.“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中国社会科学,2017(2):65-83.,其风险社会理论具有鲜明的制度主义取向。这种制度取向恰好契合了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