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红庙子会首组织成员信息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7卷·村庄类第16卷·长江区域第8卷)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关键词:
旷家坝村落文化形态与实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落的文化形态和小农的观念形态与村落的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在传统社会时期的旷家坝村落,农户普遍具有祖先崇拜与神灵信仰意识,并且呈现一定的等级次序性,村民按照个人需求选择崇拜与信仰的对象。同时,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思维、态度、行为习惯等,塑造了旷家坝村落自然经济基础上特有的村落文化特征,家庭和学校是促使人们形成这些文化观念和意识的重要单位。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祖先崇拜是传统社会时期旷家坝村落村民的基本文化意识和观念,农户基于对先人的缅怀与敬仰,围绕祠堂、祖坟、祖屋、家谱等开展一系列的祭祀与崇拜活动。但就单一个体而言,不同农户的祖先崇拜观念有厚薄之别。

先人崇拜

1949年以前,祠堂、祖坟、祖屋、家谱等是同一血缘关系主体进行先人崇拜活动的主要物质载体,村民对祖先的崇拜与敬仰主要表现在祭祀、对祖先遗留物的维护等方面。

(一)祠堂

对祠堂的敬仰是村民重要的文化观念,对同一家族的成员来说,祠堂是安放祖先灵魂的地方,不能受外人侵犯。祠堂除了是家族集体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举办清明会聚餐活动的地方,还是家族商议事务甚至实行家族惩罚的主要地点。

1.家族与祠堂

传统社会时期,不是每个家族都建有自己的祠堂,建有祠堂的家族在祠堂建设的规模、质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1949年以前,旷家坝村落内只有旷姓家族建有一座祠堂,地点位于葫芦嘴,关于祠堂的修建时间,村内的老人只知道大概建于明朝时期,因为当时旷姓有人在朝为官,所以其有财力建设祠堂,但是祠堂为哪一世哪个人主持修建、如何修建的,均不清楚。据葫芦村90岁的张国荣老人介绍,其所在的张氏家族没有建专门的祠堂,每年举办清明会都是借用家族内穷人“张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