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民族身份的居民对社会群体之间冲突的认识
所属图书:宁夏回族自治区民生发展报告(2019~2020)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关键词:
2019~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民生发展报告社会态度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建设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在社会信任、社会满意度、公平感和对社会冲突的感知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杨宜音,2006;王俊秀、杨宜音,2018)。对此,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同于近年来学界热门的社会心态研究,社会态度一般与社会行为相对应,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心理评价,并暗含着相应的行为倾向(唐魁玉,2000)。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社会满意度和社会冲突感被认为是社会态度这一概念主要指涉的四个面向。在以往对社会态度的研究中,从理论层面对社会态度的概念和结构等内容的讨论并不多,更多的学者选择关注社会态度的某一特定维度,从实证层面探究不同群体的社会态度特征和社会态度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于不同群体的社会态度特征,有学者(田丰,2009)以人口特征为群体划分标准,聚焦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还有研究从社会身份的视角切入,探讨农民工(李培林、李炜,2007)、中产阶级(李培林、张翼,2008)等群体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偏好。其次,综观已有的社会态度影响因素研究,可将之归纳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两大方面。制度因素例如社会权益保障体系(郑功成,2009)、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凌巍、刘超,2018)、个体户籍身份和所属的社会阶层(怀默霆,2009;麻宝斌、杜平,2018)。非制度因素包括个体的受教育程度(麻宝斌、杜平,2017)、年龄、收入水平(王俊秀,2013)等。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教育程度高低两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