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对比
所属图书:中国乡村振兴学术报告(2019—2020)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

党的十九大报告赋予“乡村振兴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地位。将“乡村振兴”提升至战略高度,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思路的根本延续,也体现出全党对乡村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功能定位的再一次突破性认识。而置于中国现代化的“大历史”中,从乡村建设运动到乡村振兴战略,不同的乡土重建方案始终关注“发展”议题的不同侧面。梳理中国乡土重建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及其总体布局的丰富内涵。

“发展”议题的时代切换:从乡村建设运动到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实践,其所立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命题只有置于中国现代化这一“大历史”中才能完整地再思。在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有两次乡土重建的方案,构成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前奏,即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的时代情境规限了乡土重建的现实任务和成就规模,而在这接近百年的乡土重建探索中,无论是乡村建设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离不开“发展”这一主题词。三次不同的实践分别侧重于关注“发展”的不同方面。

(一)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如何实现发展?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回答的是“乡村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这里的“发展”更多具有“社会转型”的意味。在20世纪前半叶,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全面震荡,乡村表现出政治失序、经济破产以及文化失调的整体性颓败。晏阳初甚至认为,中国农村问题表现为“愚、贫、弱、私”四大病症,而“愚”是其他三种病症的根源……在这几个缺点之下,任何建设事业都是谈不上的(宋恩荣,1989:247)。“拯救乡村”成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