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J县来料加工的生产组织情况
所属图书:城乡融合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历史、实践与思考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关键词:
工业下乡与乡村工业的社会基础

我国长期延续的乡村工业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手工业、人民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改革开放时期的乡镇企业等几个阶段,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乡村工业植根于城乡的经济关系之中。一方面,乡村工副业是从农业里长出来的,依赖于农业、农民和农村,这是其发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依靠着村、乡镇、县城三级城乡体系,这构成其发展和繁荣的条件,可以说乡村工副业是城乡互动的果实。乡村工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中国社会和文化。

近年来,在浙江省偏远乡村兴起的来料加工产业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工业形式。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扩展,通过来料加工的形式,发达地区将订单发往一些欠发达地区,从而利用闲散劳动力进行生产。来料加工发展迅猛,几乎遍布浙江省所有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并进一步向部分省外地区扩散(冯俊江,2017)。2015年,浙江全省的来料加工点已达到2.2万个,有经纪人2.38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近100亿元,共有140多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丁谨之、金蕾,2015)。

来料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生动反映了乡村社会的韧性。首先,来料加工与历史上的包买制、代工制、散工制相似(傅春晖,2014),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其次,在改革开放后浙江模式兴起的过程中,来料加工是带动小生产者(小作坊、家庭工业或者小企业)的重要方式,也是“温州模式”主要的生产和商业形式,可以说是中国乡村产业的典型代表之一。最后,来料加工广泛存在于中西部落后的乡村地区,由于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强,而且吸纳的往往是出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正式工厂的劳动力,因而经常被用作贫困地区的重要扶贫手段。在浙江省偏远乡村来料加工的兴起过程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