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值及实现程度——三大攻坚(2019年)
所属图书: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1)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关键词:
2020年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报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之年,是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进之年,使命在肩,意义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迎来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小康社会的历史嬗变与标准衡量

“小康”一词,缘起于与“大同”相比较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这种社会“以礼治为基本特征”王玉波:《“小康”史考》,《社会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62页。,认为“礼治”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将“礼”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太平”理想状态的根源。正是由于内嵌于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凝集千百年来社会各阶层对“安定”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小康思想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思想中进行着历史嬗变。

(一)小康社会思想的缘起

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以“小康”描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20世纪末的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37页。邓小平同志用通俗易懂的“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描述了“小康之家”;用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描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准。

1981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用20年的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消费达到小康水平”。1982年8月,邓小平明确小康目标:小康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800美元。中央文献研究室小康社会研究课题组:《小康目标的提出和小康社会